【復課安排】專家倡培養正面思考紓緩復課壓力 教育局辦20場工作坊授情緒支援實戰技巧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9/13 15:52

最後更新: 2020/09/13 19:00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將於本月16日至11月4日,舉辦20場區本工作坊,傳授學生情緒支援實用應對技巧。(資料圖片)

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本月23日起分兩階段恢復面授課堂,教育局表示,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有壓力或困擾,需要較多時間適應及需要教師扶持,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建議,教師循培養學生學習感恩和正面思考等三方面,協助學生面對逆境,學習得到持久的快樂。

教育局將於本月16日至11月4日,舉辦20場區本工作坊,由精神科專科醫生與學校人員分享,為學生提供情緒支援的實用應對技巧及進行個案分析等,以提升教師和學校人員支援學生的能力,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和壓力。

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張巧儀今日(13日)在教育局專欄「局中人語」表示,「快樂」是兒童最早學會的情緒詞彙之一,但不時有學生表達生活不快樂,彷彿人逐漸長大,快樂便會逐漸消失。她以心理現象「享樂適應」解釋,由環境改變而帶來的快樂,會在短時間內被消化和適應,不能帶來持續的快樂。

她指出,快樂不是由環境和外物所決定,而是一種選擇,亦是可以學習和培育出來。她強調,感恩是令人快樂和精神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,建議教師培養學生有感恩的心,使他們懂得欣賞身邊的人和事,避免對生活抱持理所當然的態度,並將感恩的心轉化成實際行動,例如感謝和讚美別人,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。

她續指,生活不快樂與經常作負面思考的關係密切,輔導思想負面的學生時,建議教師首要聆聽他們的擔憂,然後透過提問引導他們辨識自己的負面想法是否符合現實,例如「我有甚麼證據支持這想法?」、「事情有哪些其他的可能性?」及「我是否過早下定論?」,以提醒學生以正面和合理的角度,實事求是地評估事情,當面對逆境時,便會看到積極和有意義的一面,令情緒不致大受影響。

此外,經常不快樂的學生往往着眼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,她建議教師協助學生發掘和認識自己的專長和品格上的美德,透過努力和克服挑戰而取得成果,從而體驗滿足和持久的快樂,教師亦可即時給予正面回饋,強化其個人強項和品德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馮琪雅